0624-0630
-
旅行模式開啟。
本身不是對旅行充滿熱情的人,
加上目前也無法靠自己能力去到這麼遠的地方,
所以真心感謝有熱愛到處走走、
願意讓我跟著一起多認識世界的家人,
讓我有幸能在這樣的年紀有這樣的旅行經驗。
還可以總在對行程幾乎一無所知的狀態下,
像個廢物般只管跟隨著。
(覺得會排行程、願意排行程的人都好神)
(結果第一段是感謝辭XD)
-
可能因為抱著能多去哪裡都是賺到的想法吧,
「趕行程」不包含在我想像中旅行的意義,
尤其在熱門觀光地點的旅遊旺季,
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人看我、我看人,
似乎就已經夠有趣了。
若對某個景點不是滿懷期待,
或許也不一定要排長長的隊伍去參觀。
發現最喜歡的部分,
還是走走停停、看看人群、放空亂晃的悠閒感覺。
看到這麼多人在眼前流動,
深刻體認自己在這廣大世界的渺小,
還有自己那些思緒的微不足道。
身處某些充滿既視感的場景,
提醒了童年的夢和白日夢,
到底給我多少想像的機會和超現實的畫面。
「一些人的日常生活圈,
是另一群人一生來一次的地方。」
這樣子邊想邊晃,
用自己的角度無限延伸想像人家的生活,
破除了憧憬 ,
一切似乎也變得沒什麼大不了了。
-
出發前看了很多關於治安問題的資訊,
所以出了當地機場,完全是繃緊神經。
在地鐵站更是隨時都神經兮兮到底XD
其實狀況沒有原先想得那麼糟,
可以說是自己嚇自己,
但或許也是因為時時保持最高警戒才能安全下莊(?)吧。
那時就非常懷念在臺灣的大眾運輸工具上,
基本上都能開啟自動駕駛模式,
刷卡、找座位、放空、用手機或睡到天荒地老,
都還算是蠻安全的。(「基本上」啦QQ)
-
猶記上次旅程到最後,
沒來由想念死國內的豆花、仙草等夏日甜點;
這次在飲食方面的想家狀況沒那麼嚴重了,
不過每每能躲進亞洲餐廳(就是想用「躲」這個動詞XD),
還是感到溫馨無比~~~
還有每每看到在觀光景點工作、販賣紀念品的人,
也會開啟無限揣想。
移民的千萬種樣貌和故事,
是一直好奇跟關注的,
儘管還是停留在想像,
和閱讀過的少少的資料。
-
平常在國內不太常喝飲料,
(甚至手搖飲料超過60塊就買不太下去XD)
不過正值熱浪,也因為家裡很隨性的旅遊模式,
飲料幾乎變成旅行時每天的固定支出。
換算下來自己常覺得捶心肝QQ
價值觀被當地物價大大爆擊不是第一次了,
還是偶爾覺得⋯⋯深受打擊啊。
也想著如果還有下次機會,
或許可以以經濟實惠做為旅行目標。
-
旅行中體會長大,
在於開始能幫忙看路、不再是完全放空了。
身為路痴,感謝身在有Google Map的年代。
還有一個是關於寫遊記:
小時候總喜歡寫流水帳般的遊記,
現在好像反而只會用隻字片語記錄XD
可能是因為,
更想要有意識地感受跟享受當下吧~
-
身在這個城市裡幾天,
可以體會為什麼很多作品、歌曲以這裡做主題,
雖然我沒感到浪漫,
但確實美得目不暇給;
可能也因為資訊量太大,
常覺得一天過得特別長。
是個很特別的體驗。
不過以旅行來說,比起大城市,
自己似乎喜歡小城市和小鎮多一些。
很喜歡很喜歡蔚藍海岸。
私自覺得,這或許就是chill的盡頭了吧。
-
大概因為是觀光客吧,
幾次到訪這洲,
總覺得在這裡生活,
孤單感應該是滿滿的。
最後幾天,
想到很久以前聽的棉花糖的〈二三七五〉,
還有靜物樂團那首神曲,
在異地聽特別深刻呢。
雖然現在已經不是打電話為主流的年代了,
但傳訊息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吧:
算著時差,想像著收訊息那方的狀態。
用浪漫形容太不食人間煙火,
不過好像確實帶點奇異。
-
其實,或許也不是不喜歡旅行,
只是其中的繁瑣,
跟害怕脫離生活常軌的恐懼,
對我來說,
大過於去計畫跟展開一次旅行的興致。
個性使然,總是要提醒自己打開心胸呀。
旅行是短暫猛烈的刺激,
讓人在驚豔下產生反思。
雖然不一定每次都得到什麼深刻體會,
只是看看那麼多人那麼多種樣子,
好像對於自己的模樣,
可以更坦然接受和自在表現。
-
常覺得自己的無所憧憬是出於無知,
一方面可能事實也是如此,
所以以往覺得要先累積些知識,
更有認知和動力,
似乎才好去走走看看,
不過這次這種想法少了些,
越來越認知到,
人生很多事真的不見得要準備好了才能去做,
尤其準備好與否又是如此主觀感受來的。
-
會為了再回來而努力吧,我想。
希望下次來時,
是更有能力的,
各種意義上。
無論如何,
最感謝能被這樣帶著去看看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