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篇電影文居然隔了五年,
完全顯示我有多電影絕緣XD
中間也有以一年1、2部的頻率在看電影,
但好像都沒有讓我想寫點什麼的動機,
大概是因為看的都不是什麼經典之作,
加上我也只會想寫自己喜歡,
且可能寫得出一點什麼的作品。
整體感受是喜歡的!
畢竟,如前面所說,不喜歡的不會想寫。
雖然可能在看之前接觸了太多好評,
對電影期待值過高,驚豔度相對就低了一些,
但還是很喜歡、有感,
覺得值得一看甚至不只一看,
且或許能成為經典。
-
先聊聊電影本身。
*以下有雷(但又好像沒有雷?)*
雖然當然是沒有預告那麼簡單,
但從預告也能清楚知道大致劇情。
簡言之就是用一個病症,
來包裝和傳達關係裡的一些概念。
(用「關係」這個詞,是因為覺得不只能解釋愛情。)
對於病症的理解和呈現,準確與否這裡先不討論,
但以此能承載「共通點」、「怪與正常的定義」這些隱喻,
還是個有趣而意味深長的設定。
想先簡單談作為主軸的強迫症這件事。
對沒有潔癖的人而言,看打掃部分時,
可能多少都會覺得太過度或難以想像,
但我猜,每個人或多或少可能都曾有過這樣類強迫症的經驗(?),
仔細想想可能不難理解,
或許程度有別,輕則比較能找到開關、放過自己,
也因此容易忽略自己在某些地方也是這樣。
(自己是國高中時曾經在閱讀上好像有一點,
閱讀一行字的時候會沒來由想一直讀一直讀~
也不知道是放不下什麼,可能是覺得還沒讀通吧,
總之控制不了動作QQ)
其實這部片引發我比較多思考的,
正是什麼是怪、什麼是正常,
尤其在爭吵那段,
不自覺會迸出的臺詞:「正常人」就會如何如何,真的挺揪心。
當沒辦法再取得共鳴,觀念會改變是自然的。
曾經的交集再也不吸引人,
以往不忍心的,也都能變成不在乎、甚至嫌棄的點。
關於「不喜歡了什麼都是缺點」,
讓我想到吳姍儒在書中曾寫到的,
任何關係和相處都是建立在「願意」。
(這個概念大概也不是她第一個提出的,
但因為是從她那邊接觸到,就借來引用一下XD)
像是那句「這不是我能選擇的」,既諷刺又真實,
生活中好像總不乏這句話,無論對自己或對別人說,
其實大多時候也知道,這是自欺也是欺人。
劇情裡,除了沒了OCD是不可控的變項,
其他每一步都是選出來的,
但另一方面,又只能無奈地接受,
那也都是擺脫限制之後的人性使然。(雖然人性使然還是關乎選擇)
所以,很喜歡換位思考的設計。
可以檢討對方為何屈服於人性,
但也得思考,
自己是否真的能夠做出不一樣的選擇;
可以怪罪心不在焉是辜負和背叛,
但也可以理解,
「要別人沈溺於一樣的處境」為何被認為是自私的。
換位思考也能讓人再回顧一次一切發展。
這時我想到的是,有什麼環節改變,
能不導致這樣的結果。
或許是劇變發生後,餐桌上那些欲言又止和難以坦白吧。
為了不限制住對方、或說看出對方想出門的欲望,
而一再「放寬標準」,
這些可能自以為貼心、設身處地的、所謂「做出的努力」,
出發點或許沒問題,
但若多點溝通,把雙方的期待和顧慮都釐清,
或許就能導向不同的結果吧。
不過不得不說,
同樣臺詞不同人(或說性別)來講,
觀感還真的會不同,
跳脫性別框架真的是需要一直努力的事啊。
其實劇情到了轉折處時,
我一直在想的就是,
如果角色調換,會是什麼樣子,
因為對性別角色的再現其實頗敏感的,
不見得劇情一定要是觀念先進、政治正確之類,
但對這類議題算有意識。
結果⋯⋯竟然就這樣了XD
雖然精準地說,這也不能說是真正的劇情走向,
但像我這種電影白痴(?),
竟然能有類似猜到劇情發展的經驗,
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成就感,開心。
然後,可能因為本來就偏悲觀地認為,
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永遠不變的,
看完自然衝擊沒有那麼大。
(「一切都不會改變」這種話就是萬年立flag題材呀XD 說不得的~)
不過,在看之前,就接觸到一些評論說,
有伴侶的人看了可能會覺得是部警世片XD
如果情侶一起去看,可能造成彼此懷疑甚至分手,
看完的確認同這種說法。
我和朋友一出來就在討論,
前後坐的都是情侶,看來都相當不信邪呢XD(hen壞~)
關於美術,也是一大看點。
很喜歡這部片飽和的顏色~~~
房子裡的擺設、角色的穿搭和造型,
都看得很舒服呀。
還有用iphone拍攝這個好像真的蠻酷(?),
雖然不懂拍攝,但光想像也能理解應該差很多。
特別是在拍攝鳥群的畫面時,有感受到解析度的差異,
但覺得很適合這部片,就是很日常的感覺!
其實個人覺得,好的電影,
應該要是,想要不太費腦時,能夠好好享受、看完能好好放下,
但如果想深究一下細節,也能找到樂趣,
這部片我自己覺得就是這樣。
關於官方發布的、電影埋的梗,
我注意到的就只有鴿子和壁虎,
確實有在思考那是什麼含義;
畫面比例改變這點,雖然之前就有看到討論,
但當下好像沒發現XD;
其他像拍立得、衣服配色和沙發意義,
則是完全沒想過⋯⋯。
(真的很不會看電影XDD)
被提點到覺得蠻有趣的,
不過就算沒能得知官方解答,
也不妨礙理解劇情,
對我來說這真的是最理想的~
也相信還有一些地方是有著伏筆的,
就看之後有沒有機會得到解答囉。
(我最好奇的一個點是,
為何調換後受詛咒的是男生,還是哪裡又誤會了QQ)
最後,據很會看電影、看很多電影的朋友的說法,
《怪胎》在敘述一段愛情的發展這方面,
和《戀夏五百日》有點像,
也覺得交代得、處理得算蠻透澈的,
所以她也很喜歡。
沒看過那部所以無法評論,
就是提供參考而已,
但被電影迷喜歡而且跟經典片連結,
應該算是很高很高的評價吧!
(我的評價相對就不是很重要了哈哈)
-
電影之外~
原本有跟幾個朋友去看的機會,
因為時間無法兜上就沒跟,
但也沒什麼覺得可惜,
畢竟我對看電影就是很隨緣;
之後跟另一位朋友aka很會看電影的人約見面時,
對方剛好打算看這部,於是就一起去看了。
不過雖然自己本來沒有打算要看,
對他們的宣傳倒是一直有在關注,
(或是說不小心就是會被觸及到XD)
覺得他們做得算是很好、很吸引人的!
暑假國片那麼多,
宣傳手法和力道真的很重要呢。
然後,兩位演員我都蠻喜歡的~
儘管對他們的認識,
好像是從社群動態、專訪和為作品宣傳的表現,
再加上一些零碎的電視劇的印象比較多,
而非他們的電影作品。(先道歉?XD)
也都是感覺知道了很久,
對於他們到現在還一直活躍著、站穩了腳步很驚喜的那種。
對謝欣穎,
印象比較深刻的大概是《金大花的華麗冒險》跟《我和我的十七歲》的片段吧
(是說覺得她的氣質跟三立蠻不搭XD)
其他就是,她在專訪裡呈現的樣子和她私下的個性穿搭,
覺得她是個沉穩卻古靈精怪、衝突得很可愛的人XD
喜歡這種擁有百變形象,但又能知道她本質還是一樣的特質,
簡單來說,大概就是女生都會喜歡的類型;
對林柏宏則是《愛情女僕》裡的角色!
(完全不知道為什麼哈哈哈!
那部我甚至連主線在演什麼一點都不記得,
卻對他甘草角色製造的效果印象超深~
記得是我會笑出來那種XD
也難怪之前知道他因為喜劇角色得獎,有種很不意外的感覺)
還有更多的是在社群發的文章,以及文字或影音專訪等:
文章和文字專訪,都讓人對他的思想和涵養印象深刻,
影音專訪也都很特別,雖然幽默搞笑,
卻感覺得出那種,難以形容的成熟和智慧,
雖然認識一個演員,卻比較不是透過作品這也有點怪,
但總之對他也印象很好哈哈。
張少懷也是一直很出線,
不管演什麼都是~超厲害啊啊!
(發現我的待看片單幾乎他都有參演)
然後鍾瑶真滴美美美~
覺得會找她演,大概是要呈現男主喜歡的型吧,
因為兩位女演員氣質其實某部分蠻像的。
-
好的,五年過去,
心得文看起來還是沒什麼長進XD
不過,這是一次很棒的觀影經驗~
讓我對看電影這件事有了點信心!
(看電影到底是需要什麼信心XD)
能連結一些經驗、感受,多一些感發,
觸發一些什麼,看電影好像真的還蠻棒的~
(這話對影迷朋友來說大概很欠打XD)
最後說一下,
其實我應該算是國片愛好者哈哈,
(雖然也被嗆過沒見識什麼的,但事實如此XD)
待看清單中也很多國片。
即使看過的不算很多,
但在我看過的電影中佔比算很高了XD
(原因以前不太了解,
不過最近得到一些知識,慢慢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XD)
希望之後慢慢學著多看一點電影,
或許就從看國片開始吧。
要記得有待看清單這件事,
有想看的也要勤勞一點去看(?)。(一直喊話XD)
像這次去,看到好多電影預告,感覺都好棒哦~
還有小莫得獎那部片也讓人有點期待!
(一直把他視為我演員界的男神但他的電影作品我真的看很少,很不應該XD)
-
(圖片來源:網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