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*主要目的是記錄閱讀本身,所以只簡短寫點主觀感受(和垃圾話),不是太嚴謹的書評,也不是精鍊的摘要。希望多少能給在觀望要不要讀某本書的人一些參考。

 

*總覺得買到那種不值得讀多遍的書很可惜,所以主要都去圖書館借哈哈,比較新的書借不到才可能用買的。

 

-

1.《如果我十五歲》/郝明義

  年初在書店翻到就蠻有興趣的,沒想到不到半年學校圖書館竟然就借得到了(還是其實本來就那麼快)。是能讀得很快的書,但會引發一些對自己歷程的回顧、對自身價值觀的思考,不是偏空洞那種;風格是溫暖的,用故事帶出的體悟也很深刻,總之我挺喜歡。書名副標「成長是組合的遊戲」實在說到點上,如果能意識到每個人的特色、經歷、條件等都是不同組合的結果,或許能少一點比較,對自己的成長更泰然吧。題外話,雖然在書裡,作者用「十五歲」只是代表「開始自行向外探索世界」的年紀,讀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回想一下自己十五歲在幹嘛。

 

2.《大人學選擇》/張國洋、姚詩豪

  很直接、很白話的工具書,內容是關於做選擇的原則,跟一些面對工作和生活的觀念。可能不到當頭棒喝,但覺得算值得一看,會想繼續接觸這兩位寫的書。

 

3.《90%夢想無法實現》/弘兼憲史

  已經忘記是在查什麼時看到有人推薦這本書,才把它記在借書清單的了。書名很聳動,但內容其實很不相關哈哈,內容大致是一些作者的價值觀說教(?)。來自日本的諸如職場、生活等「人生指導」類型的書很多,但不知道是文化差異、文字風格還是價值觀的問題(或我的問題),讀完大多都會覺得蠻空洞的,偏偏書名或介紹文案都會讓人很心動XD 個人覺得這又是一本上述那類的書。看看作者的經驗談也不錯啦,但就⋯⋯嗯我們不適合。

 

4.《物裡學》/李明璁

  寒假時看了三分之二,所以雖然說是這個月看完的,但其實有點犯規哈哈。是本由作者對物品的感發組成的散文集,方向包含浪漫聯想、生命記憶,或者援引社會學理論,讀起來有個「理性美」(?)的感覺。蠻適合在零碎時間慢慢閱讀,看今天翻到的篇章帶自己關注哪件物品,也讓整本書在生活中停留久一點。比較印象深刻的是講叉子、筷子、日誌這幾篇,現在看到這些物品會隱約提醒我書中內容,喜歡這種生活連結感很重的作品。題外話,在比較常閱讀課外書的最近兩年間,我讀的多是方法論、非文學這類的書,很少需要細細品味文字的藝術感,閱讀速度也就加快了一些(想起來也是有點可怕啊),不過這本書讓我回歸到了以往的閱讀速度(也就是變慢XD),蠻喜歡這種愜意感的哈哈。

 

5.《最強手帳改造術》/館神龍彥

  自從接觸子彈筆記系統後,對手帳的多元運用方式也就更好奇,即使傳統的日式手帳經營和子彈筆記兩者在核心概念上很不同,多看看也不失為一種參考。以這樣的出發點去看,對於利用手帳記錄跟照顧自己生活狀態,這本書還是給了我一些靈感。  

 

6.《早上最重要的三件事》/張永錫

  本書編輯是我長期追蹤的「電腦玩物」網站站主,而這位站主也稱本書作者是其時間管理的啟蒙老師,所以一直想借來看。裡頭提到的觀念,大方向和在「電腦玩物」接觸的相去不遠,而由這系統的源頭發想者來做解釋,有更深刻的感覺,雖然當然,實踐又是另一回事啦。讀完後,有一些口訣和原則是確實記得、也會對自己警惕,像「統人立棄」之類的,也用裡面的表格做了一些思考,覺得是概念帶得走的一本書,挺實用。

-

這個月讀完的都是一些比較輕薄短小的書XD

好幾本還是之前就開始看的哈哈,

整體的閱讀時間確實也少了點。

有幾本快看完了但還是沒看完,

來不及就等下個月再記錄囉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ffa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