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在和世界比較有連結(?)的地方,

發表了一篇備考心得文,

算是為走過的路作個記錄,

也算是瞭了一樁長久以來的無聊心願。

同時也想在這裡,

寫下在那篇實用取向較高的文章,

不太適合提及的,瑣碎的、真實的、更多感受面的內容。

-

#人大部分時間都是孤獨的,讀書這件事尤是

 

靠著看一篇又一篇的前人心得文,

消除一點迷茫,

卻也在其他時刻,生出更多焦慮:

舉凡感覺達不到前人的努力,舉凡知道基礎和經歷不如人。

理性上知道每個人都不一樣,比較很沒意義;

感性上卻總很難不認為:他做到這樣所以考上了,而沒有做到的我,憑什麼能?


備考期間,每天一邊面對通勤、聽課、寫報告、社交,

真的靜下心坐在書桌前的時間已經少之又少,

不由自主地,還是不可能不分配時間給自我懷疑。


本來就已是不習於什麼都說出口的人,

這種時候當然尤其。

要說些什麼呢,

在連我自己都不確定所有事的狀態下,

在深知沒有人能真的對另一人感同身受的狀況下。


所以說,人大可結伴,

但像病痛只能自己受,自己的難題也只能自己解決,

讀書當然亦是,

沒人能替你理解、沒人能替你讀書、沒人能替你考試。

畢竟人生說到底都是自己的。


面對讀書,很難不感受到孤獨。

即便知道,未來可能有更多時候,會讓我感受到更深的孤獨。


矛盾的是,卻又深知,

能夠心無旁騖做這件事有多奢侈,

是多麼天大的幸運、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境遇。

放諸世界而言,甚或只是以這個社會而言,都是。

真的是被賦予太多資源,才能夠有機會投入在這件事。


在這個還是很看重學業的社會,

從小,師長就會對表現好的孩子給予讚賞;

但另一方面,

只管讀書卻也被認為是再簡單不過的事,

用的是「工作比讀書辛苦」諸如此類的論述。

確實吧,絕對是相對單純的。

尚未完整步入社會,

但我絕對相信這句前人的教誨。

工作比讀書辛苦複雜無數倍,

我非常認同,或說不敢不認同。


而拿讀書一事更廣泛地和其他事做比較,

它也真的是相對有努力有收穫的(「相對」且僅針對筆試而言)。

維持溫飽、過穩定生活、找實習、找工作、賺錢這些事絕對難上八百倍,

更遑論牽涉人的,諸如人際關係、倫理道德、感情問題,

這些努力不一定有回報,且甚至不知如何努力的事。


於是,享受孤獨,收著孤獨,

畢竟,能好好面對自己,

或說有這樣子的認知,

也已夠奢侈。


不以錄取率這種客觀數據定調達成目標困不困難,

(本來都覺得,錄取率對自己、對他人,

都是面對落榜那麼合理的說辭,

但若要再客觀一些,

和其他類科比較、和幾十年前比較、和出國發展的難度比較,還真的是不要開口比較好)

可個人覺得,這條路(或說類似的路),

之所以稱不上簡單,

便是因為必須時時刻刻處理這樣的孤獨。

是感受、是嘗試解決、是忽視都好,

總之它的存在,勢必是無可閃避。

-

#一隻筆、一張考卷的戰爭

 

坐定了考場位置,

在鐘響打開試卷前,

調整呼吸,讓心跳不再不受控,

努力把雜亂的腦袋清空。


有自己面對試卷的一些儀式感,

一些出於迷信、一些出於過往經驗而有的個人習慣。

但對他人來說,這些也一點都不重要。

重要的可能只是,能在這張卷子上留下什麼,

以及,力求留下的這些什麼,能帶領你往某個地方去。


抽離來看,

對於要用一隻筆打一場名為紙筆測驗的仗,

還是感覺單薄無力。

可或許最諷刺的是,

在到目前為止的人生中,

最熟悉的活動大概是考試,

但依然感到焦慮、感到苦手,

說來似乎不那麼合理,也不那麼光明,

卻也只能承認事實如此。


一間又一間考著,

數量多到像看不見盡頭,

所以結束一次,似乎也不會太感到如釋重負。

現在已不太清晰,那一週、那幾天,是怎麼度過的。

或許就是盡量模糊感受吧。

才突然懂得曾聽說的,

想達成什麼事,要先重視理智、忽視感受。(大意如此)

-

#榜單的正確打開方式,是什麼呢

 

考試結束後,要自己當作不會上,

於是到了放榜前幾天,還不知道要緊張。

可前一天看了論壇上的討論,

在榜單找不著自己名字的恐懼還是狠狠被挑起。

即使也知道,在這個時刻,

無論感受為何,

都已是於事無補。


有人說,榜單的正確打開方式,

是善用檔案搜尋功能,

直接打上自己的名字、看搜尋結果,

如此一來即能一槍斃命。

但,溫柔、迂迴、緩慢一點的風格大概還是比較適合我,

所以還是,

拉到自己系所的錄取名單最下面,慢慢往上看吧。

-

#關於自信這件事

 

結果比預料得好很多。

小小開心之餘,

更多的心情是,

覺得世界太神奇、自己太幸運,

一切只是某種天時地利人和,

只是某種受到眷顧的結果,

害怕自身實力根本撐不起這種成就。

可以說是,習得無助久了,

對突如其來的肯定反而不知如何面對。


考前資訊焦慮時,

覺得自己腦袋空空;

考後得到好結果,

卻覺得自己大概只是碰巧掌握了這次考試的要訣,

實際上知識量根本沒那麼紮實。


知道自己感到自卑的原因是什麼,

也知道重點是知不足而後去精進。


但覺察到這種想法時,

才發現,當一個人沒自信、不願肯定自己,

無論達到什麼外界會給予讚賞的成就,

或就算被全世界肯定(就極端而言舉例),

你可能也不會喜歡自己。

這才回想到,

《原子習慣》裡頭說的,

身份認同是那麼關鍵的點,

是解開一切的結。


接收到一些讚賞,

很感謝但更惶恐,

想到曾看過的一篇心得文:

學長說,從私校考上第一學府的他,

明明還是同一個自己,

卻每天受到外界各種言語影響,

認知到原來這樣的階段成就,

真的能成為一種隱形光環。

隨之而來的則是各種懷疑。

對自己懷疑:我真的有像外界說的那麼好?

對他人懷疑:原來這能那麼劇烈地影響你們對我的觀感?

 

曾聽過一段話是這麼說的:「人活著最膚淺的事就是希望獲得他人的肯定,

最犯賤的事就是永遠害怕肯定只是幸運。」

手機備忘錄裡,這段話躺了很久,

而最近才深有體會。


所幸,在學姐發的文裡,

看到一段系上老師所說的話。

雖然不是對我說,但還是想謝謝老師,

因為這對我而言,

似乎也是暫且終結一切無謂胡思亂想的文字。

謹在此引用作為紀念和提醒。

他說:

「我不覺得自我肯定一定要是自己有什麼成就,

只要確信自己有什麼別人沒有的熱忱,

就是很值得驕傲的事了。」

乍看感覺雲淡風輕,

但真心認為非常有力量。

如果有緣人看到,

明白這段話的意涵並從中得到力量,

大概也可以說是這篇文的小小價值了。

-

#表達感謝永遠不嫌多

 

家庭教育希望小孩謙虛低調(我也非常認同),

成長過程中,也逐漸發現自己是不喜歡被揣測和檢視的人,

於是很少在社群網站發表些什麼,

畢竟上面的資訊都是一閃即逝,

表達和理解,常常也只能很片面表淺,

所以,難免有一時不知和誰分享喜悅的感覺。

首先,依個人經驗,

其實覺得,

能真正替他人成就感到開心,

真的是非常稀少的事;

再來是,

怕榜單搞錯、怕自己誤事、怕別人覺得驕傲、怕被覺得不值一提⋯⋯。


還好,覺得自己最幸運的是,

有能夠分享喜悅的家人們。

感謝他們對我的讚美,

願意為我開心、肯定我的努力。

我想人真的很需要這種力量的吧,

不論自認有沒有努力,都渴望被人認為是努力的。

(也才會有「只是看起來很努力」的現象⋯⋯扯遠了)

(某種程度可能是無形枷鎖,但這邊想先不放大這樣的想法,且越長越大,慢慢認知到:是否為枷鎖,似乎也取決於自己)
 

也謝謝那些朋友,

給鼓勵、給溫柔、給空間的。

再次切實地發現,

於我而言,能被人體貼地給予空間,

始終會是讓我感到最舒服溫馨的一種對待方式。


最後想謝謝自己,

無論如何堅持下來了,

雖然不知道別人如何,

但我猜認真程度可能不及許多人。

說真的,

或許重點就是知道自己沒有用盡全力,

冒牌者症候群才會如此嚴重。

所以,自認唯一值得肯定的,

就是遵守了和自己的約定,有堅持到最後。


現階段還是不敢肯定自己,

但謝謝在我肯定自己之前,

早一步肯定我的閱卷教授。

有兩間學校,

甚至拿到了從小學畢業後就再也沒拿過也從沒奢望過的名次。


是考前只求不落榜、不敢想像名字會在上面哪個位置的那種人,

都對在榜單上遍尋不著自己名字做了心理建設,

所以有這樣的結果,只能說是錯愕震驚。


知道這是個從來都是結果論的世界,

是有幸得到好結果,才能被認為有資格寫下一點什麼的感覺。

但也打從心底認為,

這方面的結果是最不值得拿來說嘴的,

理由是文化資本之類概念。

(甚至會覺得,被賦予如此資源,若沒有相應的成果豈不是很不應該)

(而這成果也因此不真正屬於我)

(又是即將走火入魔的部分)

所以,想記錄下有幸得到好結果前,

那些緩慢爬坡的時刻,

或許也只是因為,不知道往後再一次「有幸」是何時。


再者,這件事在非常多人眼裡,

絕對也是不足掛齒到不行,

所以真的是以謙卑心態出發寫下的。


再者,真的知道自己太不足,

不能再躊躇不前了。

-

有點赤裸的一篇文,

寫完竟有點喘不過氣。

但也有預感,多年後回頭看這篇文,

勢必會會心一笑吧。

(還有,平常寫文總是不太正經且包含太多自我對話。

要寫這樣口吻認真一些的文,

才發現不要亂加「XD」等表情符號,真是不簡單的事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ffa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