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#前言

  好久沒看公視人生劇展了。國中有陣子很喜歡看,多年後居然是從串流平臺收看而非電視,也是有點感慨(?)。

  最初是看到黃騰浩第一次當製作人的新聞才知道這部。從這樣類型和題材的片開啟製作路蠻特別,覺得選擇這個主題,或許也和他自己的特質有關?總是默默的,其實腦中有很多構思想要分享跟實現。

  身為聽廣播長大的人,看到這樣的題材,勢必是要看一下的。且演員卡司也都實力堅強,於是放在待看名單許久,然後突然就等到平臺上架了。

  劇情大綱簡言之是:一個本來要面試卻走錯公司的人,誤闖電台認識了一群有趣的人們,讓她反思自己的人生,也對她的想法和行為產生影響。認同導演所說,限縮在一棟樓、一個晚上的劇情,能更回歸到故事本身。不過,看完也覺得,或許有潛力可以發展成一個五到十集的短劇?角色都有各自的故事可以繼續講:總是黯淡、渴望特別的小林,執著的台長、熱血的琪姐、喜歡武俠劇的傑克、想做自己的瑪尼⋯⋯。即使不談廣播這件事,每個人多少都能有點投射。

  雖然不會一下子就讓人感覺驚艷,卻是會深刻留在心裡的溫暖作品。很多對白真的是一秒讓人有感觸,即使沒到直接落淚的程度,但心裡會餘震不斷那種。

  荒謬感也真的很滿,很多情節發展都會讓人覺得:不是吧~到底嗑了什麼!!看到有網友評論說,很像某位日本導演的作品風格?我自己不知道所以沒辦法說什麼。而無論像不像,同意那人提及,頂樓戲試圖以混亂場面製造讓人會心一笑的效果,可能還是有處理得不夠成熟細緻的地方。不過整部戲,這樣鬧鬧的、無厘頭到不行的感覺,我還是蠻喜歡的。(然後其實沒有很get邪教的隱喻或是意涵,在猜是影射太陽企業?那家公司才真的是邪教吧XD)

-

#角色和演員

  台長的名言是「聲音再小都會有人聽見」,而我猜這也是廣播人很重要的信念吧。特別是在廣播式微的年代,難免會懷疑多少人正在聽自己說話,正在做的事又有何意義?當他娓娓道來(講了無數次的XD)小男孩的故事,完全能感受到那股支撐他堅持下去的動力到底是什麼。很喜歡這個靈魂人物:有點執著,在外人眼裡有點傻,可他的核心精神一直提醒人們,做著自己認同、覺得有價值的工作,是很重要的。

  演員的部分,薑真的是老的辣,演什麼是什麼。而角色比較陰沉的地方,讓我連結小時候看的《18禁不禁》中他所演的趙爸XD 本質是很暖的大叔,但黑暗面讓人瞬間有點害怕XD 據說驚悚情節是現場即興創造出來的,增添了不少效果。

  女主角小林從膽小、沒有存在感,到最後試著勇敢起來表達自己,是一個讓人很有感的角色。我想很多人都可以體會,覺得身邊的人都比自己特別,也羨慕他們總能為自己發聲這種心情吧。看著電台裡每個人展現各自的魅力,她也開始渴望用自己的聲音表達想法。後來,她敢將錯就錯地接下任務、讓歌手感受到溫暖、開導小女孩,甚至到最後頂樓戲的豁出去,都是一夜之間的經歷帶給她的成長。很喜歡講反話那邊的張力,瞬間真的很感動QQ 

  雖然不至於那麼嚴重,但氣場弱、不自在,確實也是自己很外顯的狀態。但願每個人,即使特質並非居於所謂的主流,即使聲音再微弱、存在感再單薄,都能夠一直記著,自己的存在,本身就有價值和力量。

  第一次知道這位演員(我太孤陋寡聞),覺得很驚豔,肢體、聲音表現各方面都很自然。最能證明她表演實力的,或許是她本人明明是個美女,演起小林卻不讓人出戲吧。(看了她的社群,本人是認真漂亮到不行、和角色氣質判若兩人的程度耶傻眼XD)

  琪姐也是個鮮明角色。雖然感覺一直很躁動XD 但骨子裡是很尊重專業、很有責任感的,希望透過節目傳遞一些觀念、導正社會風氣(?)。 激烈飆罵那段,從她紅了眼眶,能看到她吶喊出的是多年來的心聲,很有帶入感(但最好笑的絕對是後面一群人一副傻眼樣的反差XD 好好笑)。該時時謹記尊重各行各業,不任意揣測或表淺地理解。同為社會的螺絲釘,都具有份量、缺一不可。另外,她的名句是「懂得傾聽才重要」,也再認同不過。在人人都想表達、都能表達的時代,傾聽真的很難得。

  不得不說海芬的聲音表現很強,果然是配音專業出身。這次看了很喜歡她的表演,之前比較常看到的是戲劇以外的她,以後會想多補她有參演的作品。btw, 劇中在唸節目口號時,我一度想到的是蔻蔻早餐時間XDD(逃)

  再來是瑪尼和傑克的部分。據說劇本是以馬克、瑪麗為原型,不過他們似乎都沒什麼分享推廣。看完覺得大概是因為只有在瑪尼和傑克的節目那邊,比較有在致敬的感覺(吹口哨的梗我一聽就噴笑XD),頂多還有小孩聽眾打進來問問題,讓我連結到青點,其他就還好。插播討論一下,關於這個看了後面劇情才會知道,握有電台生殺大權的小孩,也是有點小感觸。那個年紀提出的問題,總被認為天真可笑,但我們可能都忘了,自己也曾那樣容易受芝麻小事牽動。每個年紀的煩惱,都是有價值的,也都值得被傾聽。在看的當下,聽到小孩說自己十歲,我也是笑出來,可下一秒認知到「我也是那種會笑出來的大人了耶」,頓時覺得蠻不應該。何況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年紀大小可能真的跟擁有的知識量不成正相關。試著去同理不同年齡的人,是同理過去的你,也是同理未來的你。如果都能這樣,社會或許可以少一些紛爭。

  傑克演出的,是每個人都有心之所向,卻可能必須先做著沒那麼有興趣的事的無奈。但因為熱愛,所以願意在日常慢慢累積和練習,等待發揮的機會。像他的「講古」實力,誰會想到能和後面天尊的部分扣合XD 大亂鬥那段如果缺少「講古」,應該真的會失色很多。

  據說很大一部分也是現場即興來的,超神,專業的就是完全不用擔心。btw, 一直也很喜歡他的戲感。

  瑪尼為了符合想像中的、聽眾的期待,不能用自己真實的聲音和聽眾互動,讓人心疼。想到以前滿心期待一個主持人,結果一聽發現是代班,那種失望感真的會很重。後來長大一點才開始會想,代班主持人自己也有難處,會糾結如何在維持原本形式和展現自己風格之間作取捨。而瑪尼這角色的爽朗、直率和細膩,從一開始到最後,也蠻超乎預期。

  女演員也是我本來不知道的,查了發現竟然是主播!這個反差太驚喜。

  阿洛這個角色平常有點冷淡跟機車,但碰到某些對象(?)又顯得溫吞,有收有放的差別很可愛~還有他到底是要跟誰告白,看第一遍時不疑有他(思考果然還是很侷限QQ),但上PTT看了網友討論又回頭看一次,才覺得真的事有蹊蹺XD 伏筆埋得很深哪,所以說要不要繼續來做個劇集!(對製作團隊亂喊話)

  大鶴在作品裡常不是戲份最多的,但演得都很吸引人。最近在看他也有出演的另一部電視劇,深覺這種一出場焦點就在他身上的演員實在強大,也相信會走得很長久。

  阿騰平時沉默寡言,有收集環境音的癖好,所以總埋伏隱身、鑽來鑽去。是最沒有存在感的存在,但做的節目也有自己的特色。不得不說他的聲音很可以做廣播,錄音那段好適合放在深夜報時!而且瞬間很有當年的暖男感(演員表示:不要再提一元XD)。

  很久沒完整看他的作品了,所以其實印象還停留在很早以前。感覺他可以多演這種角色XD 有點怪怪的但又神秘得有魅力,完美體現那句:就算沒有存在感,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存在XD

  以上是電台夥伴的部分。好喜歡他們就算不熟或狀似不合,但其實都友好的狀態。

  歌手和經紀人的戲份不重,但這邊除了帶出女主的成長故事,也帶出歌手缺乏辨識度跟只能躲在包裝下的難過。雖然這個時代作歌手,這種狀態應該少很多了,畢竟社群媒體是個很好建立自己風格、和受眾互動與溝通的工具。圍繞的重點是「被叫錯名字」,蠻好笑的但在現實生活也是很無奈QQ 這說明了只要無心,名字再簡單也記不起來,難怪唯一一次被叫對可以這麼開心XD 第一次看他演戲,我的印象還停留在《大學生了沒》。台詞不多,但很流暢不突兀,如果有續集,其實也會蠻期待由他演出的這個角色繼續開展。

  經紀人的臺詞都好有趣,什麼「跟你的演藝路一樣難走」、「走下坡倒是走得很順」的,當下都有笑出來XD 也喜歡她和女主角站在一起時的反差感,不管是高中時候還是長大時。這種差很多的組合,在現實中,身為旁人會有些尷尬但又很有趣XD 演員的部分不用多說,打從開始轉成演員的前幾部作品,就覺得她是有演戲實力的。最可貴的大概是,感覺定位鮮明但又每每能帶出驚喜。(雖然這部相對還好XD)

  最後是其實算關鍵人物的學長,和有點像與電台作對比的太陽企業。學長是個蠻妙的角色XD 當覺得他是暖男時他是渣男,當覺得他是渣男時又變回暖男(要不要這麼極端)。從前面有一些猶疑,就感覺得出他心裡其實也有小拔河狀態。最後選擇了善良的一端(?),且機靈地成為救回電台的一位大功臣,是沒有預料到的發展。然後,笑就可以讓人服服貼貼,這設定很日劇XD 

  題外話,之前零星看過他一些作品,但印象一直很模糊,就是在一群人裡不會特別注意到這樣。還有看過的大多是MV,而MV能呈現的表演又很有限。最近因緣際會接觸了一些專訪和宣傳片段,卻莫名有被大圈粉的感覺,認真覺得很莫名。果然個性和才華對我而言才是吸粉關鍵(對顏值高的人說這種話感覺有夠虛偽XD 到底誰會相信哈哈哈哈哈)!沒有完整看H4, 但隱約也感覺得到這是他演藝路的小轉折,讓人蠻看好他之後的發展。btw, H4的訪問影片,演員群的化學效應認真有在有趣耶怎麼回事~

  另外兩個笑得你心裡發寒的學姐和學長,會不會太寫實哈哈。五熊演的學姐,真的好像現實會出現的人,很厲害,而且好喜歡她演這種豪氣角色XD(遙想之前的立夏一角)然後另一個學長,原本沒什麼感想,但,欸不是!居然是Dance Flow的Air! 我本來沒注意,寫文時看演員列表嚇到,逼得我又再去仔細看一次他的段落XD 樣子好像有些改變,但靠那個靦腆的笑還是能認出他。總之居然還看得到DF成員的演出,有夠感動QQ 演得好好,嘴臉夠討厭哈哈。

  邪教組織的部分,因為真的太荒謬好笑,還有像前面說的,對它的隱喻不是很明白,恕我說不出什麼感想XD 單論表演的話我都覺得很厲害。

-

#深刻片段

  最感動的,除了女主角坐在門口沉澱反思,徹底面對自己的恐懼、迷惘和渴望,另一個,當然是小男孩媽媽出現,交出一疊信的畫面。很多時候做某些事,或許就是在等「證明一切都有意義」的這麼一刻吧。平常則是需要一個核心思想,撐起日常的無力。

  最喜歡跨年倒數時,夥伴聚在一起分別對聽眾說話。每個人說出平常沒能說出的心裡話,是一種很深的無奈,卻也有一種功成身退的圓滿。聽眾急忙找電台的畫面也很感人,就像台長所說,廣播的性質是「看不見彼此,卻擁有比看見更強烈的感動」;也如之前在〈致親愛的「青春點點點」〉文中所寫,廣播像是聽眾日常中一個安穩熟悉軌道,失去軌道難免感覺惆悵。

  然後劇組哪裡找到這麼多可愛的收音載體XD 推用心~講到這個,關於聽廣播,我自己也經歷過好多載體:有天線的那種收音機本機、小音響、隨身唱片播放器(覺得這東西真的超可愛超不能亡的)、家人的Nokia手機、抽獎抽到的Walkman MP3, 再到現在的手機App, 或者用筆電連到網站收聽。

  那個過十二點,訊號被切斷的情景,我也還歷歷在目。當初FM96.3地面廣播訊號被切掉那天,有刻意去聽。沒記錯的話,還真的是凌晨12點報時、說完一串感謝語後,直接就是雜訊。雖然這台我相對沒那麼常聽,當下還是很難過(雖然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,其實也覺得蠻酷的)(不可能心情那麼複雜吧)。

  最後,謝謝這部劇的存在,謝謝是這樣的製作團隊,呈現了這部作品。或許得到的關注沒那麼多,或許觀眾的評價也沒那麼重要,但身為廣播聽眾,個人認為它把廣播這件事詮釋得頗深刻,於是記錄一下觀後感。btw, 聽說伙食都很好?再次印證好作品的呈現,好劇組是必要條件之一XD

-

#作為一位聽眾,廣播之於我

   一開始聽廣播,也不見得是刻意要尋求什麼,可就是太安靜對我也於事無補(?)。當家人介紹我有這項傳播媒體可以接觸,起初沒預料它能對我有那麼多影響,就只當成一種習慣。只是,習慣終會成自然。於是,慢慢懂得被人聲陪伴的美好、從中接觸新知的有趣,而能認識很多好聽音樂更是拉力,每次在上面挖到一堆寶藏,就足以成就一天份的開心。

  總覺得,喜歡聽廣播的人,某種程度上都是怕安靜或容易感到寂寞的人。記得好幾年國中暑假,獨自在家時,收音機真的從早到晚沒關過。除了家人同在的晚餐時間,睡前聽、一路開到早上、醒來繼續聽,空間裡總有廣播聲音是日常。假期之外,上學時間則是通勤和夜讀都少不了廣播。每個人的故事百百種,可這種被廣播陪伴著的情景可能都差不多。

  後來,我漸漸脫離那個年紀,也不再存在於同樣的生活背景。很少開著廣播一整天了,甚至會忘記當初它對我有多重要。而現實面來說,產業面臨著衝擊與隨之而來的轉型,在未來可能不再是最初的樣子,甚至可能真的消失。即使如此,不可否認的是,它對我的過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;在日後,我也相信可以對它保有,能夠細水長流的情感。

  很感謝我的生命和廣播有所連結。且因為這個連結而生的更多連結,也造就了人生到目前為止,很大一部分的我。

  諸如對音樂的喜愛,以及產生挖掘音樂寶藏的動機和熱情;對歌手能有更深的認識,因為他們上電台節目都明顯更放鬆;透過聲音,認識不同特色、不同個性的DJ,懂得「青菜蘿蔔各有所好」,包括他們的選歌品味方面,也包括聽眾各自有擁護對象這方面;對人聲有一些些敏感度、有一點感受跟評價,而不是像味覺一樣常說不出所以然XD

  諸如關於自處的練習,雖然聽廣播是源於不習慣自處;養成我喜歡傾聽勝過表達的特質,即使這不見得有利於人生很多事,但自己很喜歡也很感激能擁有這樣的特質;接觸聲音直播平台,認識同樣熱愛聲音且友善的聽眾;以及,讓我總有些偏執地相信,某些不符普世價值的事,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。

  關於各自節目帶給我的種種,諸如青春點點點、夜光家族、對我有所影響的音樂型DJ們, 太細的就先不繼續談下去了。(青春點點點的目前就收在那篇,之後如果有想到再補充XD)

 

-

#非關本劇的後語

  第一次寫戲劇的觀後感。儘管人生劇展的時長和形式,其實和電影有些類似。也當作一種試水溫的過渡吧。

  猜想在寫下感想方面,兩者存在不少差異。舉凡戲劇時長畢竟比電影長很多,支線通常更雜,角色數量勢必也隨之開展。而我又是除了劇情本身,更想多留篇幅給角色與演員的觀眾。所以已經不敢想像未來打算寫的戲劇觀後感,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了⋯⋯且以我廢話那麼多的個性,文章又會多冗長XD

  總之,覺得這真是不小的工程呀。這邊先跟廣大寫劇評、戲劇觀後感的人致敬。當然,影評、電影觀後感也都不容易。以它們和我相對熟悉的專輯聽後感相比,雖然也是因為寫得少、練習較少,感到苦手自是正常,但客觀而言,寫專輯聽後感可能困難度真的不那麼高。畢竟影像作品牽涉的層面,比音樂作品來得多。或說,至少寫專輯聽後感的困難處,不在於感官上牽涉層面的複雜。

  為此也稍微做了點功課,查查所謂的影評、劇評應該如何寫作。給出了一些方向,但到頭來還沒有一個自己作出的特定結論。反思了一下,可能是因為我的文章設定,比較不是以推薦為目的,而是偏向和看過作品的觀眾對話、取得共鳴,所以才會寫成現在這樣XD

  但當然也有推薦成分,因為不喜歡的話我就連寫都不會寫了XD 但倒過來不成立,喜歡的不一定會寫,因為有些⋯⋯太難了⋯⋯雖然我也不好解釋喊難是在喊什麼意思的XD 還是說,也考慮用別的形式寫寫看?(自我對話模式開啟)(這段到底是什麼)

  無論如何,我想我會繼續摸索吧。一邊繼續自由開展(?),一邊摸索。套很喜歡的樂評網站《聽聽就好》作者所寫的一段話:「一首歌背後有很多心血,我不想只是一句話就輕易帶過。」對音樂如此,對影像作品大概也是如此。而且既然我如此偏食(XD),那就應該更認真對待想寫的作品才行。(但沒想到所需心力還是有差別⋯⋯弱弱地說,終於打完收工!)

-

116586538_181051350080224_2672873055627400780_n.jpg

(圖片來源:《陽光電台不打烊》Facebook專頁)

arrow
arrow

    Tiffa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